妙玉就不是真心看重岫烟啊。很明显,这教书是妙玉给自己解闷。你不会以为妙玉是尊敬邢岫烟易配资,才教她读书认字的吧?
妙玉的病态的孤傲,是从进贾府才发展起来的。所谓“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,我再不去的”,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:怕别人不理自己,就先做出“我不爱跟陌生人说话”的姿态;怕别人瞧不起自己,就先表现出“我瞧不起你们,不爱跟你们玩”的样子;怕被“以贵势压人”,就先说出“我再不去的”的话来——其实是跟贾府讨价还价:你们要我去,就不要“以贵势压人”,要表现得尊重我才行。
她用孤傲来对抗“贵势”,然而实际上,妙玉是很势利的。刘姥姥这样的“贫婆子”,当然没资格“以贵势压”妙玉,但妙玉对她很厌弃。这就不是对抗“贵势”,而是嫌贫弃贱了。
邢岫烟不像刘姥姥这样贫寒,但是显然,她也绝对够不到富贵阶层。“我家原寒素,赁房居住,就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易配资,住了十年”。妙玉是书香之家,为了养病才送到寺庙里带发修行的,类似于贾敬住在道观里修练——贾敬一死,尤氏就“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”,地位高下,一见可知。妙玉家即使不如贾府的势派,也绝对不会把女儿送去,由着老尼姑“作活使唤”,而一定是相反,尼姑倒要照顾保护妙玉。她在寺庙里,有着超凡脱俗的尊贵地位。
一个是尊贵的小姐,一个是租房子的贫家女孩,再加上妙玉的势利天性,她怎么可能“真心重我”?只不过妙玉一向以“闺阁”自居,那个环境里又实在没有别的“闺阁”女子、同龄玩伴,也只好跟邢岫烟这唯一的、年纪接近的俗家女孩玩在一起,就像千金小姐除了老嬷嬷服侍,也需要年纪相仿的丫鬟陪伴一样。而教授读书识字,是她们玩耍的一种形式——要不然玩什么?古代女子又不能逛街购物、上网冲浪。
十年后在大观园重逢,妙玉比在家乡时更加孤独,所以才会对岫烟“旧情竟未易,承他青目,更胜当日”。
岫烟这个人的优点,是明知道对方“未必真心重我”,却也不自卑、不矫情,仍旧大大方方地来往,还会在言语之间维护妙玉——那句“他这脾气竟不能改,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”和“‘僧不僧,俗不俗,女不女,男不男’的,成个什么道理”,有人认为是岫烟忘恩负义,其实是暗中的维护,我在《僧不僧、俗不俗、女不女、男不男,岫烟评价妙玉,为何如此刻薄?》一文中已经详细分析过了,欢迎考古。
岫烟的贫寒淡泊、不卑不亢易配资,使她区别于大观园的其他富贵女子,有了自己独特的一抹亮色。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